车企进入网约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仅2018年下半年,就有9家车企进入了网约车行业。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跃跃欲试,等待着入场的机会。
车企布局网约车的野心,可见一斑。
不过,即便车企对进军网约车行业饱含着期待与热情,却不得不承认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头把交椅依然归滴滴所有,并占据国内网约车90%以上的份额。车企网约车究竟怎么玩才能撼动滴滴的地位,这是车企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在车云看来,车企运营网约车虽然是“新手”,但基于本身汽车制造商的属性,运行网约车的优势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车辆统一性:
车企网约车运行的车辆往往来自于其背靠的车企或汽车租赁公司,所以运营车辆往往具有统一性。例如,上汽网约车运行的车辆车型只有荣威 EI6、荣威 E950、大众帕萨特和别克 GL8四种,四种车型统一运行,不会有其他车型“乱入”。此外,宝马在成都地区投入的也是统一配备专职司机的5系长轴距轿车。统一运营车辆一方面便于其对自身网约车运营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车企“自产自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消化部分库存。
■ 车况统一性:
车辆基本状况的统一也是与滴滴相比车企网约车在车辆使用上的优势。上汽网约车“享道出行”要求运营车辆车龄全部都在三年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行时的人车安全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对于滴滴来说,尽管目前其在分时租赁方面拥有属于自己的车队,在网约车领域也在积极寻求自己的“代工厂”,但从目前来看,滴滴更单纯的还是作为运营平台而存在,由于初期准入门槛并不高,所以接入滴滴的车辆来源各不相同。“滴滴打车叫来的是一辆五菱宏光,也可能是一台奔驰”的情况极易出现。这就造成滴滴并不能统一管理车辆,更不能保证车辆的状况都处于统一范围内。
■ 司机服务的标准化:
车企网约车司机在入职前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司机的主要收入往往是按月领取薪水和缴纳五险一金,这就说明司机同样受到网约车公司的统一管理,例如首汽约车、神州租车、曹操专车都是如此。这让企业能够更好的管控驾驶员的行为,并且能够要求驾驶员按照公司指定的标准进行服务,确保服务的标准化和统一性。避免因为结构松散而引发安全事件。
具体而言,车企网约车司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细心且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工作期间统一着装,礼貌用语。服务期间为用户免费提供瓶装水,甚至车内无线网也成为了越来越多车企网约车的标配。这种聚焦“差异化”的打法让车企网约车在服务层面达到比滴滴更胜一筹的效果。
■ 安全性:
让滴滴陷入众矢之的的不是别的,正是接连发生的网约车恶性事件。相比之下,安全性成为了车企网约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很可能成为车企网约车能否”干掉“滴滴的突破口。
上汽出行品牌“享道智行”就以安全为主打,不仅所有的司机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身份资料存档,还为司乘双方同时提供了一键SOS保障,司机能够通过设置在驾驶室的实体按钮进行一键报警,而乘客的手机App里就有一键SOS。这种对司乘的双重保护,在“滴滴们”盛行的时代并不多见。
已经在运行三年的“老兵”——曹操专车,在安全问题上也要求严格。根据了解,曹操专车有一套专业的司机培养和管理体系,除了驾驶技术,已招募的司机还要满足无任何重大交通事故记录和犯罪史的要求。
■ 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网约车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C2C模式和B2C模式。C2C模式下,车辆主要来源于汽车租赁公司或者私家车挂靠。网约车平台只充当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网站或者手机软件帮助有出行需求的用户与网约车司机匹配并完成交易。网约车司机不提供车辆的维护成本同时也不具备拥有和使用车辆的资格。这类模式以滴滴、美团打车、易到用车等网约车平台为代表。
B2C模式是以车企网约车为代表(例如首汽约车、曹操专车)采用的商业模式。B2C模式重资产,与C2C模式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于车辆和驾驶员都由专车公司提供,这也就意味着B2C模式的运营下车辆与司机更能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并且能够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用户服务品质。另外,网约车业务因为背靠汽车制造商,采用B2C模式能够增强品牌价值与用户粘性。
总的来看,车企网约车在车辆的统一性、司机服务标准化、运行安全性与商业模式上都比滴滴更具有优势,这好像给了车企撼动网约车的一丝希望。当然,独角兽是不会轻易倒下的,车企网约车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另一面,是许多需要未来需要解决的难题。例如滴滴的运营范围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但很多车企网约车依然还局限于少数几个城市,扩散的速度较慢。此外,运营成本、大量的资金支持、模式的转换、政策的限制也依然是车企运用网约车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无论曹操专车还是上汽、首汽约车,其在网约车的运行中都开了一个好头,但在未来,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