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的小鹏P7"鹏翼版”以及公布下一代激光雷达的消息,可谓是吸睛无数。那么小鹏为何要推出一样一款有些“浮夸”的产品?未来的激光雷达的应用又会个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电动邦联合木仓科技在车展期间对小鹏汽车营销策划总监于洋先生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 小鹏汽车营销策划总监于洋(图右)接受电动邦及木仓科技联合专访
电动邦:于总你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参加访谈。首先想请于总先介绍一下这届车展小鹏参展的情况。
于洋:大家好,这次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带来了目前已经量产的两款产品P7和G3。同时,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发布了一个P7的全新序列,我们的旗舰车型的P7的鹏翼版。除了三个新产品之外,我们还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将在未来小鹏的下一代智能汽车里率先搭载量产激光雷达。我们终于期盼了近10年的自动驾驶的技术很快就会有质的飞跃。
电动邦:您提到的P7“鹏翼版”,请问小鹏汽车为什么要推出这款产品?
于洋:其实小鹏P7的用户真的是中国特别年轻,特别喜欢时尚科技的一代,他们对所有科技产品中先锋的追求有非常极致的要求。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够为这些极致的科技爱好者把科技和汽车加持于一身。当我们推出P7的时候,他们觉得P7已经非常好看了,有非常强大的智能功能。同时,我们想能不能更酷炫一点、更好玩一点,所以后来我们在P7基础之上,增加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非常炫酷的“鹏翼版”。我们把很多之前百万豪车上的这种剪刀门的形式,带到了我们很多年轻朋友们可以买得起的 P7的价格区间里面来。
同时,我对这剪刀门的形式还做了相应的调整。大家朋友知道,以前的剪刀门,尤其是对女性的朋友们来说,开车的时候会由于门很重,不是那么方便。因此,我们把智能装备,把电吸门跟鹏翼做了结合。你要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前鹏翼门上是有两颗避障雷达的,这是我们的自动驾驶团队加上去的。
电动邦:就有人的时候他可以停下。
于洋:把自动驾驶的功能融合到门里面,只要像你说的遇到一些障碍物,甚至在地库里遇到一些柱子需要避障的时候,门就不会被碰到。这能够保证车的安全,在有人的时候,也可以给行人和乘客们做很好的保护。这是我们的鹏翼版P7相比于其他车型最大的特点,我们希望给车主们带来更多更酷、更好玩、更炫酷的产品。然后,大家可以看到P7鹏翼版有一个非常独享的、非常炫酷的超闪绿色,我觉得这个可能对很多年轻的朋友们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电动邦:我是当时在展台远远的就看到了这个绿色,特别的显眼。而且门一张开之后,特别像原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跑车。然后在结合目前P7鹏翼版的这个价格,我相信这车预定也肯定会非常火爆。
于洋:是的,我们要到明年3月份能够开始批量交付,但是因为我们的产能爬坡,确实是现在P7已经供不应求了,可能大家要有一些耐心的去等待。一份好产品,我觉得值得等待。
电动邦:没错是这样,我自己特别喜欢改装。原来自己就喜欢捣鼓这些事儿,但其实改起来会非常困难,其实我相信团队当时是攻克这个难关应该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于洋:对,而且我觉得原装的鹏翼门能跟改装的肯定会有巨大差别。我们的鹏翼门有7种开门方式,甚至你可以通过语音关联直接开门。
电动邦:打通了。
于洋:对。相当于如果你自己改装只是一个机械上的改变,但是我们真正在智能架构里面把传感器就覆盖到门上面,让整车门也作为整车架构,其中智能化架构称为了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可能是作为一个原生的鹏翼门最大的一个产品特点。
电动邦:我也是非常的期待P7鹏翼版的真正量产。我觉得在路上肯定会有很多人拍照,这个门一下展开的时候肯定会特别帅。特别是在远程,大家一起喊开门,门就开了的感觉。
于洋:也许未来的有更多的朋友们购买之后,我们会组织鹏翼门可编程车队,会让车主的聚会们有很多更好玩的地方。
电动邦:好的,因为刚才你也提到了第二个点,其实我印象很深的就关于自动驾驶,您提到的有激光雷达,能先简单介绍现在小鹏的自动驾驶的方案吗?
于洋:对,在我们每一年的程序员日,就是10月24日,每年公司都有科技日,在那一天上其实我们已经非常详细的去发布自动驾驶的功能。现在基于P7 XPilot3.0硬件系统加3.0软件系统的一些能力,我们还邀请了非常多的媒体朋友们,对工程版的NGP,就是我们的高速公路自主导航驾驶系统做了内测。从媒体反馈来看,大家也非常认可我们的功能,都希望能够尽早上车。
其实,现在我们这一套XPilot 3.0已经是业界最先进的了。除了我们现在的XPilot3.0之外,在我们刚刚结束的10月份的一些大版本的OTA上面,我们把语音功能真正意义上做了一次全新革命性的升级。希望大家如果现在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真正体会一下我们的全场景语音系统。这是现在小鹏作为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可能会跟大家之前遇到过的车,有完全不一样的使用体验的一个地方。
电动邦:其实全家全场景的语音我记得印象特别深,我印象中是每一个功能应该都可以通过语音。
于洋:是,其实我们觉得智能汽车功能会越来越复杂,但是怎么让一个新车主能快速的适应智能汽车,这个其实我们一直想解决一个问题。大家以前一直觉得,优化菜单能够让逻辑更合理,但我们觉得那只能叫优化。我们希望你能想得到的功能,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列成一级目录,然后这样就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实现,不要可见,你可能没看到后视镜,你可以打开后视镜调节。然后,我们可以在手机端制定一个指令,基于每个人的不同习惯,你可以说早上好小P,它可以把你每天的座椅模式,能量回收模式、导航全部融合在一个处理文件里边,就相当于我们从一个原始单一指令处理命令。然后,这样可以让每一个汽车,真正变成你每一个车主的不同的个性化的设计。
未来,我们觉得随着自动驾驶能力的逐步提升,当它能够逐步释放驾驶员和乘客的一些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智能座舱的那部分能力就会价值就会展现出来了。
电动邦:你也提到说我们期盼很很多年的激光雷达未来也将实现了,那么激光雷达的应用,对我们的性能有怎样的一个提升,或者现在什么最大的区别是哪些?
于洋:对,其实相信大家对激光雷达并不陌生,特别多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都在说激光雷达的事。但更难的是如何把这项技术拉到量产的世界里来,而不是在实验室或者这个测试路段里面。小鹏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在现在已经非常先进的XPilot3.0基础之上,做了大概四方面的提升。
第一,我们把自动驾驶的CPU做了集成,我们以前从四个预控器集成到了一个,这样更集中且稳定性更好。然后也是逐步能够降低高级别自动驾驶走入民众的市场的门槛,为了做出这样的改变,我们做了更多的集成工作。
第二个,在算力上,因为越复杂的自动驾驶对基础本地的基础设施要求非常高,我们现在只有30套,我觉得下一代的自动驾驶我们可能会提升到200个套以上,就10倍以上的本地算力的提升,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且在同样的架构下,我们还预留了更丰富的可升级的接口,而且目前我们的交付的车型上也能做更多的升级。
电动邦:通过后期OTA再可以把算力继续升级。
于洋:再升级。第三,在整个数据上在我们地图层面下作了更多的改进,我们从4G到5G再把城市的高精地图融入了进来。
第四点,我们做完全不一样的一套自动驾驶路径。在视觉识别上,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在跟很多世界顶级自动驾驶对比的时候,已经在视觉里面融入很多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这次又把激光雷达带到车里,所以在很多视觉识别场景里我们就会节约非常多以前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解决不了的特殊场景。举几个简单例子,比如一些非常静止的场景,车、人不动的情况下或者说它可以解决这个车和人具体宽度、深度的问题。
电动邦:对,我记得原来也有过一些接触。有一个非常难场景,车在前面走、移动的时候,自动驾驶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但是碰到静体的车,就像特斯拉之前在美国高速公路出过几次事,我相信你刚才说是这个意思。
于洋:对,尤其是在城市的红绿灯场景下。
这个时候其实很多视觉和雷达就是受限了,我们觉得一个是在很多项目高收入场景下解决99%,进入到99.99%的那些场景,然后同样真正意义上能不能解决城市里面这些复杂工作的场景。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们其实最近刚做了一轮内部测试,我们发现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我们的车出现了没有识别状态,你知道中国奶奶们有一个特别的特殊的工具叫做买菜车,带着轮子,因为在我们系统设定里面人是没有轮子的,如果有轮子应该是机动车,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又是一个人加两个轮子,我们计算机识别不了,所以这种特殊场景下我们用更多大数据就能解决非常多场景落实,就有非常大质的提升和飞跃。
电动邦:OK。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路况比较复杂,我们整个一线城市稍微好一些,到了二三线城市以后路况更加复杂,有的激光雷达可以应对更多的情况。
于洋:是的,甚至还有很多类似于特殊天气。比如人在进隧道之前,里面会有一个短暂的视觉盲区,比如下雨天的时候人眼会受限制,这个时候激光雷达真正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不受任何特殊天气限制。所以我觉得自动驾驶的普及一定让驾驶更安全,而不仅释放驾驶人的时间。
电动邦:我们可以期待明年会有一些激光雷达的一些产品。
于洋:我觉得可以。
电动邦:那就太棒了。刚才你也提到说咱们这代自动驾驶其实有非常飞跃一个提升,其他方面在产品上我们还有哪些核心未来规划,能否给我们稍微透露一些。
于洋:独家新闻,稍微透露一点。我们小鹏汽车是一群真的愿意在一些未知领域下,非常有探索精神的创始人团队和工程师团队组成一家公司。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有非常差异化的特征,我们真的希望让科技能够落到寻常百姓家。而且希望这个时间能够很短,而绝对不是高高在上的,需要花很大金钱能够买到。未来大家会看到我们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上会有非常多探索性的产品落入到我们的产品里面。
觉得明年的很多产品里面,我们也会在汽车机械属性上有做一些智能化的尝试和探索,所以大家可能看到一些其他的新能源,甚至有一些融跟机械能力的融合,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对我们小鹏的每一年的一款产品,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技术创新的体验,当然也有可能我也欢迎我们更多的朋友们给我们提更多的意见。
我相信一个探索者和创新者带来的东西一定是最新的,但是我们在创新的路上可能也会有一些不百分之百完美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包容心,然后能跟我们提更多的意见,因为我们是一家全自然企业,你们提的意见我们会很快的收到,而且能够非常快速的落实到每一个版本的OTA里面去,然后来解决大家们的我觉得日常生活里面遇到的问题。
我们希望未来给大家带来的智能汽车真的是跟现在的智能手机很像,你可能买的是同一型号的,但是不同主人用的车和手机完全是不一样性格,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未来智能汽车里边,会很酷炫的一点差异化的能力,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能车未来也是会会非常有个性化特色的一个产品。
电动邦:其实我们现在在做电动邦,其实我们也是一个新能源的媒体,其实我们也在不断的在想新能源车到底跟传统燃油车之间会有怎样的一些差异,包括让我们要玩出什么样的新的玩法。其实就像刚才您提到的这一点,我觉得未来的车可能现在我们总说车是一个移动工具,从A点到B点,我们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一些,但我觉得像您说的,特别是未来我们其实可以针对每个不同的车,我们可以有自己一些个性化差异化,而且这些不仅仅是我们外观,内饰可能还多了一个小名牌,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的。真的是从里到外的,我们这体验的这种的一个差异性。
于洋:因为软件会真的会有能力加持于让车拥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我觉得未来可能我们也在探索车会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的账号。实际上在无论是在硬件软件层面上,大家都可以基于你自己的需求,然后车为你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能力,我们把基础的平台能力做尽可能多的开放,引入更多的生态进来,这样让车出现真正意义上革命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说你买一个不同颜色,买一个不一样的轮毂,我觉得可能是智能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有魅力的地方。
电动邦:了解。我想再跟于总再请教一个问题。您之前在传统车企其实也做过很长时间,好长时间,你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现在跳到了一家造车新势力,在这个当中您觉得比较大的一个差异性会对您的挑战,目前您觉得在这方面能跟我们分享一些。
于洋:说实话可能我做的产品经理有差不多小20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到这来最大挑战在于节奏上。你比如说我以前可能要规划一款产品,要5到10年的时间,就在做中长期规划的时候更久。可能一款产品从我提出改进意见到真正落实上,我觉得最少要一年,甚至要一个中期改款之后,才会有一个大的变化。SOP在我以前的工作时间里面是一个完结的节点,我觉得可以喘一口气做一个下一步。
但是在我们小鹏汽车这SOP这是一个起始点,然后我除了我作为原始主机厂身份的产品总监之外,其实我在这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角色,我是小鹏汽车的OTA委员会委员。OTA委员会核心职责,就是为所有的未来的交付给用户的汽车,每一次的功能升级是我们的KPI。
电动邦:就是你们专门有OTA的KPI。
于洋:当然,这是我的绩效能不能达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我们把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的升级都放在我们日常工作里面,所以时间变成跟以前的节奏完全不一样。
我们最快的是升级,我觉得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在今年疫情的时候,大家很多车企都在陆续推出全新的有杀菌功能的车。然后,我们发现我们有大概几十位车主奋战在武汉的一线,他去做感染病人的转运工作,然后他就在我们的社区里面留了个言说,我说每天做一个转运,我还要有的时候接女儿放学,他说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的车在每一天工作里边能有一个办法整车做消毒。
后来我们跟医务人员就聊,我们花了14天的时间,把我们的车里面的风道,把风道的局部温度加温到60度,然后用内循环的方式在每一天晚上它可以定时,然后这样每一天通过一个小时的循环,把所有车内内部的空气去做高温加热处理,对,然后把内部做相当于一个消毒。
我们花了14天,为我们当时所有的近2万个G3车主做了一次特别独立的紧急的OTA推送,所以我们很多的能力我觉得不在于你要去买新车,而在于你的老车能不能通过OTA去赋予新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传统汽车来说也是一个巨大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始终关注,让我们车主们怎么用新功能,而不是我们的潜客们怎么能够通过新功能去成为我们的车主。
电动邦:通过您的分享,我觉得小鹏真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在思考怎么帮用户实现他的价值,或者用户想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痛点,我们去帮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于洋:我觉得一个组织真的意义上是不是能够是实现智能汽车可以用组织架构就知道了,其实知道我有一半的KPI都跟技术中心考核。
电动邦:我相信你也得了解很多的像技术相关的前沿的一些信息进来,然后再指导产品的一些。
于洋: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OTA的功能都来自于我们很多用户日常的使用反馈,就是我们希望在我们OTA委员会里面,一个像您刚才说的,我们每个季度有定期的功能的升级的考核,我们还要分享几个很有趣的、好玩的指标。
当我们推出一项功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考核指标,这个功能的阅读加载率,这个加载率可以代表什么?可以代表这个功能,你有没有刚需?当然比如这功能一个月加载率可能都不足30%的时候,可能这个功能真的是大家没有这个需求,可能在未来的时候我们就会下掉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在选择一项功能的时候,真正意义上不是凭经验了,是凭用户的使用的数据,这是第一个。
然后第二个除了加载率之外,我们还很关注推出率,就是使用时长。比如说一项功能加载率非常高,90%以上你会发现使用时长都非常的慢,一定是我们的问题,我觉得功能大家有需求,但是一定是我们功能不好用,所以我会会特别的关注怎么去改善它。然后我们也特别关注这一项功能,用户的月均使用时长,比如说我们ACC,我们的自动泊车,甚至我们的自动泊车效率。
电动邦:每一个功能的时长。
于洋:甚至用户好不好是我们内部评价我们一项功能的一个非常标准,我觉得不是说生产一项功能交付给你,我也不知道你用的好还是不好,甚至用和不用,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对一个科技型公司在数据驱动上面,相比传统汽车里面,我们有真正意义上能够去用数据去驱动产品功能定义和优化和改变。
电动邦:原来我们都是靠调研,还找上100个消费者问他用不用,回来的一个问卷,其实这个价值就完全不是我们从真正的用户的使用的行为来去做分析,只能看他们到底有没有用。
于洋:对,所以这个也会未来驱动整个智能汽车项目向更多的用户普及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可能这个也是我们这些新的竞争者们的先天优势,就这个是科技公司加持到智能汽车之外,我们有了一个很强大的基因功能。
电动邦:好的,我还是非常感谢,今天听了于总的一些分享之后,我觉得真的是了解到的更多,特别首先是关于我们鹏翼特别版的,我非常的期待在明年3月份之后的陆续开始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