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事件中的事故车主在微博上宣布:正在与特斯拉和解,并认同特斯拉的检测,车辆没有问题,对占用公共舆论资源抱歉。
这篇微博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媒体都感到自己是被利用了,但经过此事件,似乎有些人找到了流量密码,比如下面这个:
好家伙,这“轮胎自动爆炸,炸坏轮毂”给我看愣了,特斯拉这是什么技术失误?看来我们又有新的选题了?
点开一看,原来是高速行驶时压到了石头导致爆胎……这事儿在没调查清楚之前,原因可能是车主眼神不好没躲开异物,也可以说特斯拉轮胎不行,遇见个石子就爆炸,但这个文案写的,好像跟特斯拉是什么漂亮国自杀武器一样。
还有这条新闻,视频里特斯拉开的一路火花带闪电,亏得1818黄金眼还有点良心,文案中解释了事故原因是“下桥时开太快了”。
要不然落到无良媒体手里,这新闻直接变成“特斯拉突然失控,车底火花四溅,撞翻5台车”。我搜了一下,还真有这么干的,咋说呢,这个“内情披露”用的就很妙。
以及最近非常火的“马斯克承认特斯拉用摄像头监控车主”,你说车内的摄像头不监视驾驶员目光,难道还监视驾驶员是否踩刹车踏板吗?照这个逻辑,我是不是能编个新闻,“库克亲口承认苹果前摄像头扫描用户面部”、“马云亲口承认支付宝联合苹果、华为等扫描用户面部”,结合最近315的人脸识别新闻,妥妥的头条。
并且只要是搭载“疲劳监测”这个配置的车,基本都安装了车内摄像头,还有比亚迪能在车里拍抖音、微信视频,如果不是靠摄像头根本不可能完成;还有宝马的手势控制,也是依靠摄像头完成的;另外吉利星越、荣威RX5 MAX等车型的Face ID,也跟摄像头脱不了干系。
据马斯克称,特斯拉的车内摄像头主要用于配合马斯克的RoboTaxi计划,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内的滴滴保护政策,即如果将Model 3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颗摄像头就可以协助车主和乘客收集证据,保证双方的安全。
我们也不是给特斯拉洗地,车内摄像头确实争议很大,拿国内滴滴举例,有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滴滴打算推出录像功能依旧受到抵制,可见车内摄像头这个功能多么招人恨。
车内摄像头合理合法与否,要看用户的需求、厂商的良心以及监管部门的管理,比如可以默认该摄像头不开启,厂商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开启车内摄像头,并且向大众和监管机构披露自己收集来的视频画面作何用处。也希望监管部门尽快推出相应的法规,管控这一无人地带。
总之这个锅不能特斯拉来背啊,得全行业一起背才行。
从上面三个例子不难看出,有些人已经掌握了财富密码,反正黑特斯拉就有流量,特斯拉的公关又不作为,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建议特斯拉聘请恒大的团队做公关,毕竟恒大投诉举报媒体可是一把好手。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特斯拉失控或“被失控”事故太多,有些其他品牌车主和媒体也开始拿“刹车失灵”、“失控”做文章,希望能获得关注。但从这些事故的发生环境来看,车主自己在湿滑地面不减速似乎才是事故主要原因。
比如此前的蔚来“刹车失灵”事件,此次事故中车主在湿滑的环氧地坪上开出来30公里/时的时速,实在是过快了。
无独有偶,比亚迪汉也在有水的环氧地坪上撞了,车主发帖用的是“刹车失灵”这样的字眼。不过比起特斯拉来说,这篇帖子的阅读和讨论都很少,甚至有人评论“品牌一换,评论过万”。
车主作为孤立无援的个人,借特斯拉的东风,取个劲爆的标题想和厂商battle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也想求求各位同行,别在瞎带节奏乱取标题了,别再吃“特血馒头”了,老祖宗UC都被315点名了。
不过特斯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傲慢、甩锅、质量差每个坑都踩一遍,只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作死活该你倒霉。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也算是靠特斯拉获取了不少流量,但电动邦始终坚持站在专业的第三方角度分析事件,不带节奏不扭曲事实,最多在标题上吓唬大家一下骗个点击,内容还是理性客观的。
也希望各位同行们能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事件,虽然这是一个带节奏和站队才能获得流量的年代,但好歹大家都叫“媒体”,有点专业素养好不好?
还有,网友们也要保持冷静,这年头有个词叫“对冲式内容营销”,即你看到的骂特斯拉的、洗地特斯拉的和中立的三家自媒体,背后可能是同一个公司的,一饭三吃是最绝的。因此只要这车不是你的,认真你就输了。
最后我们留个作业,这个视频应该怎么写文案?请大家积极留言,点赞最多的网友可以来电动邦编辑部入职。
其实这只是两位大哥打起来了,碰巧姿势有点诡异而已!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吃瓜就好,切勿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