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魂论』到『第五界』,鸿蒙智行集齐五福临门。
2021年,上汽前董事长陈虹那句『灵魂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宣言,曾让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成为行业焦点。然而,时过境迁,上汽在2025年疑选择主动『投华』,推出鸿蒙智行的『第五界』——尚界。
上汽的『妥协』与华为的『野心』
援引业内人士消息,上汽华为之间已基本确认走「智选车模式」合作,目前华为智选车团队已入驻上汽集团。
尚界的推出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上个月,我们就发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上汽新提交「尚界」、「上汽尚界」等多枚商标。据爆料,其首款车型或基于上汽飞凡汽车的现有产品开发,外观改动有限,但内核将全面融入华为的智能技术,预计2025年四季度上市,售价17万-25万元,剑指年轻化中高端市场。
此番上汽的妥协合作,或许是基于当前的困境。根据上汽集团官方披露的公告,2024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为401.30万辆,同比下滑20.07%。从具体品牌来看,除了智己汽车和上汽正大,上汽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合资品牌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大众销量为114.8万辆,同比下跌5.51%;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为42.2万辆,同比大幅下跌58.58%。这一数据反映出上汽集团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疲软,以及新能源突破的紧迫性。
再加上面对比亚迪的『价格屠夫』策略(如7.88万元海鸥都开始搭载高阶智驾)和问界年销38.9万辆的高光级表现,上汽有理由尝试与华为合作,以开辟新的增量渠道。
而华为的算盘则更为长远。鸿蒙智行此前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主攻25万以上市场,而尚界填补15万-25万空白,形成『五界合围』。华为借此下沉市场,扩大生态版图,同时验证其技术在不同价位车型的适配性。
上汽:『谈恋爱』也要留一手
大家都知道,与广汽、长安等车企的『技术联姻』不同,这次上汽和华为「界」字辈的「智选车模式」更接近『婚后共同财产制』。
首先在技术层面,华为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ADS 2.0)、鸿蒙座舱、三电系统,甚至可能共享底层代码;其次在商业层面,华为深度介入产品定义、营销策略,并开放渠道销售(参考问界入驻华为门店);最后在资本层面,双方或通过战略投资实现利益捆绑,比如上汽就入股华为子公司引望。
然而,上汽并非完全躺平,不同于赛力斯「问界」的完全依附,尚界仍隶属上汽体系,飞凡原有生产线和制造经验为其背书,毫无疑问,坚持品牌独立性是其『保留条款』之一。此外,技术主权试探也是上汽的策略之一。合作首款车基于现有车型改造,而非全新平台,这或许是上汽对华为技术『先试水,再放手』的谨慎态度。
华为:从供应商到『生态主』
目前,鸿蒙智行覆盖从25万到100万全价位,形成『技术围攻』。若17万-25万元的尚界成功,华为将证明其方案具备『向下兼容』能力,完成从供应商到『生态主』的重要一步。然而,资源瓶颈可能是其潜在风险,毕竟在去年中旬的「第16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余承东自己公开表示过『(华为)资源有限,只能重点做四个样板点』,如今『五界』开疆,可能分散精力,导致产品同质化或交付延迟。
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行业视角,会发现这场合作标志着智能化逐渐从『高端游戏』变为『全民战争』。比亚迪全系标配智驾、华为下沉中端市场,迫使传统车企加速智能化投入,『堆料竞赛』转向『算法竞赛』。同时,合作模式分化成为行业新趋势,上汽的选择可能引发更多国企跟进,加速行业整合。
一场『没有退路』的合谋
对上汽而言,短期内华为的品牌溢价和渠道能力有望快速拉升销量。参考赛力斯借问界扭亏为盈,上汽或可复制这一路径,缓解业绩压力。然而,长期风险同样不可忽视,若过度依赖华为,上汽可能沦为『代工厂』,丧失技术主导权,当然上汽的体量没有那么容易走上这条路。但若能通过合资公司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借此完成智能化转型,未尝不可重塑『灵魂』。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本质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在智能汽车『下半场』的互相借力,这场联姻若能成功,或将改写中国汽车市场格局,证明『灵魂可以租借,但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若失败,则可能成为『技术依赖』的反面教材。无论如何,这场合作已为行业立下新标尺——在智能化时代,闭门造车等于慢性自杀,但盲目联姻也可能沦为『为他人作嫁衣』。
未来的汽车市场,注定属于那些既懂『造躯壳』,又会『玩灵魂』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