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科技圈和汽车圈,某款产品公布售价后,现场吃瓜群众们的欢呼声似乎成为了发布会的保留节目;这次被欢呼的是今年汽车圈最重磅的产品之一——上汽荣威MARVEL X。不过,不一样的是一场发布会却让瓜众们惊呼了两次,一次是在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张亮宣布,2018年之前购买荣威推出的“超级用户服务计划”可享受8.5折,仅需13888元之后;另一次惊呼则是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公布MARVEL X售价26.88-30.88万元之后。
不过群众的欢呼声似乎并不能掩盖邦老师内心的焦灼,毕竟当时连微信都登不上的邦老师,满脑子想的只是咋把现场图片传给后方正等着发稿的同事。直到邦老师坐在发布会后的专访室里,才猛然醒悟:13888?还赚个X的钱啊。
好在,这些疑问在随后的QA环节得到了解释。当然,问题是同行帮忙问的,不是邦老师怂,而是胳膊都举断了,也没得到一次提问的机会。可见跟邦老师一样,心里全是疑问的同行可不在少数。
■问题一: MARVEL X的竞争对手究竟是谁?
上次在邦老师试驾MARVEL X的文章下,有网友问:蔚来ES8是7个座,MARVEL X是5个座,他俩怎么就成了竞品?
还真让这位邦友说对了,在上汽乘用车分公司首席数字官张亮眼里,MARVEL X的竞品还真不是蔚来ES8,毕竟四年前ES8还没影儿呢!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MARVEL X对标的竞品一直是Macan、特斯拉以及BBA的入门车型。MARVEL X想做的,就是用豪华品牌入门级的价格,做出豪车的体验,所以就有了“保时捷底盘调校”的故事。
■ 问题二:MARVEL X为什么采用风冷,而不是液冷?
这个问题不是邦老师问的,是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主动说起的。他跟邦老师分享了一个数据,2012年的时候,荣威其实有一款液冷的e50,但是直到现在,这款车所有的后台数据都没有显示出冷却系统被激发的痕迹。潜台词是荣威的电池管理系统非常厉害,现在对于电池敏感区的控制更加精确,即使不用冷却系统,也能保证电池的寿命和在高温、激烈驾驶后,使用快充的效率不受影响。
■ 问题三:荣威为啥要做MARVEL X这么一款高端(or售价介么高)的纯电SUV?
这个问题得从荣威的“新四化”说起,啥叫“新四化”?就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咱们咋理解?就是荣威不能老卖十几万甚至更低价格的车吧,可想卖的更贵,那就得拿出来相应实力的产品。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趋势,所以你能看到领克之于吉利,WEY之于长城……
四年前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一拍板,凭什么“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做!用特斯拉一半的电,做到它85%的续航!于是乎,四年之后的现在,工程师小哥哥们用死了十几斤的脑细胞换来了这款MARVEL X的诞生。
■ 问题四:荣威纯电产品的布局究竟是什么?
一是以MARVEL X为代表的,代表了荣威产品向上,品牌向上,体现荣威的匠心、科技、豪华,也是企业“新四化”的代表,追求的是不断快速的迭代和技术上的更高高度;
二是以Ei5为代表,价格区间在11-15万之间,既有好看的外观,又有三电技术的优势;即受到B端,比如上海、福建的出租车公司的喜爱,也能得到C端用户的关注和喜爱;简单说,就是潜力比较大,很容易拔高的车型;
三是以ERX5为代表,价格区间在15-20万之间,本身就有比较高的实力和口碑,自身也处在竞争比较激烈的细分市场中的车型。
■ 问题五:新零售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荣威不仅仅要卖车,还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这就是新零售的内核。再具体的说,就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和运营,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让所有的环节都能在线上进行,运用数据进行管控。同时,在经销商端,拥有服务云和销售云,并接入十几家服务合作商,所有的合作过程全部通过数字化的运营,确保用户体验到位。
如果还不明白,想一想特斯拉和蔚来,用户从下订单开始,就能全程监控到自己的车正处于哪一阶段,全程透明公开,这样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 问题六:“超级用户服务计划”有什么新的体验?
“超级用户服务体验计划”其实就是“新零售”更加具体的措施。一方面,包含了11项服务,比如针对纯电动车用户出远门的担忧,荣威提供代步车;针对充电的苦恼,推出紧急充电和免费充电桩。另一方面,对每一位用户的MARVEL X进行高规格的监控,一旦有问题,主动进行服务,尽可能的解决用户潜在焦虑。
■ 邦点评
怎么样,看完这些,是不是对MARVEL X产品本身和它背后的服务,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据邦老师了解,发布会上让大家惊呼的“超级用户服务计划”13888的定价,对于荣威来说,其实是贴钱在做,因为这个计划中仅保险费用一项,一年就得1万多,再加上免费充电等服务,算下来的价钱大概在3万元左右。当然,实际荣威跟各个供应商谈下来的价钱肯定比这个低,但消费者享受的却是实实在在3万多元的服务。
最后,如果要买,就得抓紧了,因为“超级用户服务计划”一次只能买一年的,所以“占便宜”的机会只剩最后4个月的时间啦!
其实中国的新能源车技术还是可以的,因为很多专利国外还是没有垄断,发展新能源车对中国来说是可行的,一个是环保,另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燃油车的变速箱,发动机的,增压器等等还有一些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专利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要想发现燃油车很多核心的专利都是要买他们的,要不就是出高额的专利费去研发发动机,中国为了避开这个高额的专利费用来开发市场还不成熟的电动汽车还是可行的。价格,颜值,做工用料都可以,就看看上市后的表现吧